1.點擊下面按鈕復制微信號
點擊復制微信號
上海威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
全球化競爭持續深化,并購已躍升為企業突破技術封鎖、搶占新興市場(如東南亞、拉美等人口紅利區)或重構成熟市場(如歐美)供應鏈的關鍵戰略手段。然而,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加劇,2025年美國加征104%關稅政策進一步推動全球產業鏈“去中國化”進程。與此同時,中國企業出海模式從資源型并購向高科技、消費品牌等戰略性并購轉型,政策紅利(如“一帶一路”與RCEP)與資本過剩催生跨境投資熱潮,但跨境并購成功率不足32%(麥肯錫數據),系統性能力短板亟待填補。
企業跨境并購面臨三大核心挑戰:一是戰略誤判,目標市場選擇與標的估值失準(如未識別隱性負債、數字資產估值混亂);二是執行失控,文化沖突(如中企“效率優先”與歐企“工會主導”模式對立)、法律合規(如CFIUS審查、GDPR數據規則)、財務陷阱(如匯率波動、雙重征稅)等問題頻發;三是整合失敗,技術整合難(如收購后系統不兼容)、供應鏈脫鉤(如全球碳關稅、美國UFLPA法案)導致運營成本激增。
本課程以“戰略-交易-合規-整合”全流程為框架,通過三大路徑助力企業破局:一是構建方法論閉環,從頂層設計(如目標市場篩選模型)到落地執行(如當地勞工法合規),填補“戰略-執行”斷層;二是提供風險預警,復盤失敗案例(如某車企技術泄密被制裁),規避盡調不足、文化沖突等常見陷阱;三是實施區域定制化方案,聚焦東南亞(家族企業結構)、中東(宗教文化)、拉美(外匯管制)等特色問題,提供實戰工具(如離岸SPV架構、對賭協議談判),系統提升跨境并購成功率與整合效率。
課程價值:
1. 全鏈路方法論,打通戰略到執行:從目標市場篩選、標的估值到東道國合規(如勞工法、稅務),提供端到端操作指南,填補“戰略-執行”斷層。
2. 案例復盤預警,規避常見風險:剖析失敗案例(如技術泄密、隱性負債),提煉文化沖突、法律合規等核心風險,助力企業少走彎路。
3. 區域定制策略,破解新興市場難題:針對東南亞(家族企業)、中東(宗教文化)、拉美(外匯管制)等特色問題,提供本土化解決方案。
4. 體系化能力升級,降本增效:通過全流程培訓,提升跨境并購能力,規避風險,顯著提高交易成功率與整合效率。
課程收益:
1. 通過系統學習盡職調查方法論,如隱性負債排查和數據合規審查,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,避免“踩雷”,降低重大財務與法律風險,提高并購成功率。
2. 掌握跨境估值模型(例如APV模型調整匯率風險)和對賭協議設計,避免支付條款失誤或溢價過高,優化交易結構與估值邏輯,確保每一筆交易的公正性和合理性;
3. 學習整合計劃與跨文化管理工具,縮短業務融合周期,加快企業間協同效應的釋放,促進并購后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;
4. 從單一交易思維轉向全球化戰略布局,識別并購活動與企業長期戰略的匹配度,提升高管決策視角,強化戰略規劃能力;
5. 精通跨境談判技巧、ESG合規要點、結構性融資設計及外匯對沖工具,熟悉CFIUS審查紅線和數據跨境傳輸規則等關鍵領域知識,增強在復雜國際環境下的應對能力和競爭力;
6. 通過同一套方法論統一戰略、財務、法務團隊的目標,降低溝通內耗,建立統一的內部協作語言,實現高效合作。
第一講:戰略規劃與目標篩選
一、戰略規劃:從愿景到并購邏輯的拆解
1. 明確戰略動機:超越“為并購而并購”
1)四大核心驅動力模型
a市場驅動型:突破貿易壁壘
案例:寧德時代收購匈牙利電池廠規避歐盟碳關稅
b技術驅動型:獲取尖端技術
案例:中聯重科收購德國M-TEC填補干混砂漿設備空白
c資源控制型:鎖定稀缺資源
案例:洛陽鉬業收購剛果(金)銅鈷礦保障新能源供應鏈
d生態構建型:完善產業鏈布局
案例:字節跳動收購東南亞電商平臺Tokopedia補齊支付+物流能力
2)避坑要點:避免“戰略漂移”——需與集團3-5年戰略地圖強關聯
案例: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前明確智能制造轉型路徑
2. 目標市場篩選:新興VS成熟市場的博弈
1)新興市場:東南亞、拉美、非洲
2)成熟市場:歐美、日韓
工具:動態“國家吸引力-企業能力矩陣”
二、目標篩選:從海量標的到精準鎖定
1. 初篩標準:量化與非量化結合
1)硬性指標:財務健康度技術資產、市場地位
2)軟性指標:管理層兼容性、員工穩定性
案例:復星醫藥收購印度Gland Pharma前,通過“技術漏斗”篩選
2. 協同效應量化:避免“紙上協同”
1)收入協同:交叉銷售潛力、定價權提升
案例:海爾并購GEA后,美國渠道銷售中國高端家電增長37%
2)成本協同:供應鏈整合、管理費用集約
案例:吉利與沃爾沃共享CMA平臺降低研發成本30%
工具:協同效應DCF模型
3. 風險雷達圖:五維掃描法
1)政治風險:東道國對中資態度
案例:墨西哥近年對鋰礦國有化趨勢
2)法律風險:反壟斷審查
案例:歐盟對互聯網并購的“數字市場法案”限制
3)財務風險:隱性負債
案例:拉美企業養老金缺口、環保賠償準備金
4)運營風險:供應鏈本地化難度
案例:越南要求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率70%
5)文化風險:勞資關系模式沖突
案例:德國工會對裁員的一票否決權
案例:某車企放棄收購巴西工廠,因識別出潛在風險
三、目標篩選實戰流程
1. 漏斗模型:四層過濾機制
第一層:行業掃描:數據庫篩選-Capital IQ、Mergermarket
第二層:戰略匹配:是否符合“技術補缺/市場卡位”核心目標
第三層:財務健康:剔除負債率高、現金流不穩定標的
第四層:文化預審:通過管理層訪談、員工匿名調研評估整合可行性
2. 競標策略:非對稱信息下的博弈
1)新興市場
a提前綁定本地財團
b采用“小股權+期權協議”分步控制
2)成熟市場
a構建“白衣騎士”聯盟
b設計對賭條款
案例:藥明生物收購德國Bayer生物藥工廠,通過“現金+技術授權”組合方案擊敗美國競爭對手。
四、新興趨勢:數字化與ESG重塑篩選邏輯
1. 數字資產估值革命
1)數據資產:用戶行為數據量級與變現能力
2)算法價值:機器學習模型的遷移學習潛力
2. ESG合規成為硬門檻
1)環境(E):碳足跡審計
2)社會(S):供應鏈勞工標準
3)治理(G):董事會多樣性
案例:比亞迪收購英國巴士制造商ADL前,額外支付2000萬英鎊用于工廠碳中和改造以滿足ESG審查。
五、失敗案例復盤:目標篩選中的經典陷阱
1. 戰略脫節陷阱
案例:某家電企業收購意大利奢侈品牌,未考慮自身中端市場定位,導致渠道沖突、品牌價值稀釋。
2. 技術誤判陷阱
案例:某光伏公司收購德國薄膜電池技術,忽視晶硅技術路線已成主流,收購資產快速貶值。
3. 中介依賴陷阱
案例:過度信任投行推薦的“包裝標的”,未發現標的公司客戶集中度過高,某拉美收購案損失超5億美元。
第二講:交易設計與盡職調查
一、交易設計:構建風險收益平衡的架構
1. 交易結構選擇
1)股權收購
案例:吉利收購沃爾沃100%股權,保留瑞典研發團隊獨立性以維持品牌價值。
2)資產收購
案例:TCL收購湯姆遜電視業務時選擇資產收購,剝離其高負債的顯像管生產線。
2. 支付機制創新:超越現金/股票的二元選擇
1)對賭支付(Earn-out)
案例:復星醫藥收購印度Gland Pharma,設置“FDA審批通過后支付尾款”條款。
2)反向分手費(Reverse Break-up Fee)
案例:中資收購美半導體公司未獲CFIUS批準,支付5,000萬美元分手費。
3)跨境換股
案例:聯想收購IBM PC業務通過“現金+股票”組合,降低現金流壓力。
3. 離岸架構設計:風險隔離與稅務優化
案例:某礦企通過BVI架構收購剛果(金)銅礦,將政治風險與集團資產負債表隔離。
二、盡職調查:穿透式風險掃描
1. 財務盡調:超越報表的真相挖掘
工具:現金流三重驗證法、供應鏈穿透審計
2. 法律盡調:合規紅線的系統排查
工具包:《新興市場法律盡調50項清單》(含宗教法、部落習慣法等非成文法風險點)
3. 技術盡調:知識產權與數據合規
案例:某AI公司收購以色列算法團隊,因未核查訓練數據來源,被歐盟以“非法爬取用戶數據”罰款營收4%。
4. 文化盡調:量化沖突預警
模型:文化沖突指數模型
三、高沖突場景應對策略
1. 賣方財務欺詐:法證會計反擊術
策略:衛星圖像分析、供應鏈數據交叉驗證
2. 地緣政治狙擊:審查風險前置拆解
策略:CFIUS應對、歐盟反壟斷破局
3. 賣方坐地起價:博弈論戰術
策略:錨定效應打破、信息不對稱反轉
四、失敗案例復盤:血的教訓
1. 盡調盲區
案例分析:某集團收購澳洲農場,未發現地下水源含放射性物質,治理成本超收購價3倍。
2. 架構設計失誤
案例分析:某車企在越南采用獨資架構,因未滿足本地化率要求被征收懲罰性關稅。
3. 支付條款失控
案例分析:對賭協議未約定“不可抗力”條款(如疫情),被迫支付未達成業績對應的尾款。
第三講:估值建模與談判技巧
一、跨境估值方法論:超越傳統模型的動態校準體系
1. 估值框架升級:三重維度重構
1)經濟維度
案例:某光伏企業收購巴西電站,在DCF基礎上疊加17%政治風險溢價(PRS集團指數)
工具:波士頓矩陣法(技術互補性×市場重疊度)
2)地緣維度
3)文化維度
2. 新興市場估值難題破解
1)數據缺失應對:替代指標法、衛星數據建模
2)非流動性折價(DLOM)
案例:某基金收購越南物流公司,采用期權定價模型(BSM)量化退出難度,最終折價34%
二、跨境談判策略:從零和博弈到多維價值創造
1. 文化認知驅動談判設計
2. 條款攻防:20個高風險條款的精算化處理
3. 監管博弈:合規籌碼的創造性運用
4. 支付策略:構建非對稱優勢
三、高沖突場景實戰案例庫
案例分析:中資收購德國隱形冠軍的技術封鎖談判
案例分析:東南亞電商平臺并購中的數據合規陷阱
四、數字化工具包
1. 估值模型
1)跨境APV模型(自動抓取主權CDS利差計算國別風險)
2)數字資產評分系統(內嵌GDPR/《數據出境辦法》合規檢查)
2. 談判模擬器
1)文化沖突預警雷達(實時監測談判對手微表情/語音壓力值)
2)條款博弈樹分析(可視化不同讓步組合的預期收益)
3. 文檔庫
1)《跨境對賭協議25種變體模板》
2)《新興市場監管審查應對手冊(含CFIUS/歐盟DNI問答庫)》
第四講:融資方案與監管合規
一、跨境并購融資工具:從傳統到結構性創新
1. 傳統融資工具升級應用
1)銀團貸款
2)跨境換股
3)債券發行
2. 結構性融資工具突破
1)分層融資(Strip Financing)
案例:高瓴資本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,通過分層債吸引險資與主權基金參與,降低資金成本約200bps
2)跨境供應鏈融資
案例:中聯重科收購德國M-TEC,用其歐洲客戶5年維修合約發行2億歐元ABCP
3)伊斯蘭債券(Sukuk)
案例:某央企中東港口并購,發行4.5億美元Sukuk獲本地主權基金認購
3. 主權基金與開發性金融工具
1)非洲開發銀行(AfDB)的“本地貨幣融資機制”(降低匯率風險)
2)新加坡GIC的“聯合投資計劃”(要求標的創造本地就業崗位)
案例:中國港灣收購尼日利亞萊基港,通過AfDB獲得3億美元奈拉計價貸款,對沖匯率波動
二、全球監管合規挑戰與破局策略
1. 國家安全審查:穿透性應對
2. 反壟斷審查:市場份額博弈術
案例:微軟收購動視暴雪,將“游戲市場”重新定義為“主機+PC+云游戲”,市占率從40%降至18%通過審查
3. 數據合規:跨境傳輸雷區拆解
工具:采用“差分隱私”技術處理跨境分析數據
4. ESG合規:從成本項到估值因子
案例:某礦企因未披露澳洲標的礦山生物多樣性影響,被MSCI ESG評級降級導致融資成本上升2%
三、高風險場景應對工具箱
1. 融資突發風險
工具:匯率對沖
案例:某車企收購印度公司,用NDF對沖盧比貶值風險,節約匯損2,300萬美元
2. 監管狙擊預案
工具:CFIUS快速響應包
3. 數據合規急救
工具:ISO 27001應急流程
四、前沿趨勢:數字化合規與融資革命
1. 區塊鏈賦能融資架構
——智能合約自動支付、資產通證化
2. AI合規監控系統
——實時監管信號追蹤、自動化合規報告
第五講:整合管理與文化融合
一、Post-Merger Integration (PMI)核心框架:三階整合引擎
1. 快速止血期(0-30天):穩定軍心,鎖定價值
1)在交割前72小時向全員發送雙語版《整合原則聲明》,明確薪酬/職位不變
案例:寧德時代收購匈牙利工廠凍結裁員計劃12個月
2)對核心人才實施“留任獎金+限制性股票”組合
3)現金流管控:接管標的公司銀行賬戶U盾,設置雙簽審批
工具包:《交割日緊急行動清單》
2. 深度整合期(31-180天):釋放協同,重塑流程
1)協同路線:采購協同、研發協同、渠道協同
2)神經科學應用:在裁員談判中使用“漸進式披露法”,設立跨文化團隊即時獎金
3. 文化融合期(181天+):從共存到共榮
1)文化解碼工作坊:用隱喻卡牌解析雙方核心價值觀
2)跨文化導師制:配對中高層管理者
二、跨文化沖突解決方案:神經機制解碼與干預
1. 跨文化沖突類型
——決策沖突、溝通沖突、信任危機
2. 高沖突場景應急預案
1)工會罷工
應對策略:神經策略——用低光照環境+輕音樂降低談判者皮質醇水平
案例:上汽收購韓國雙龍因忽視工會文化,5年累計罷工損失超11億美元
2)輿論危機
應對策略:危機響應SOP——1小時內當地PR團隊發聲→24小時內CEO視頻道歉(需露出手掌表示坦誠)→7日內發布整改方案
三、全球區域整合指南
1. 歐美市場:規則共識型整合
1)成立“整合監督委員會”
2)采用“漸進式改革”
案例:海爾GEA整合保留獨立董事會,5年利潤率提升6.2%
2. 東南亞市場:關系驅動型整合
1)聘請本地“文化大使”
2)設立員工宗教事務委員會
案例:小米泰國工廠引入佛教法師主持開業儀式,員工歸屬感提升40%
3. 非洲市場:危機緩沖型整合
1)建立“戰時指揮部”(本地化應急團隊+衛星通信設備)
2)投資社區綁定(如修建學校/醫院換取政府保護)
案例:傳音控股在埃塞俄比亞自建光伏電站保障產能穩定
課后總結
1. 總結與反饋
2. 討論
3. 學員反饋
聯系電話:4006-900-901
微信咨詢:威才客服
企業郵箱:shwczx@shwczx.com
深耕中國制造業
助力企業轉型
2021年度咨詢客戶數
資深實戰導師
客戶滿意度
續單和轉介紹